查看原文
其他

为什么知道的很多,又远离宏大叙事,仍然一事无成 ‖《奇特的一生》读前感

独角大仙 内向者曰
2024-11-26
点击上方 “ 🎧 ”耳机符号 ,可收听本文。
或,点击右上“•••”,再点击“听全文”。

《读前感》第 230917|049 期

正文大约2700字,阅读需要9分钟。


1. 综评与建议



综   评:★★★★4星

新意度:★★★4星

深刻度:★★★4星
全面度:★★★☆3星半

愉悦度:★★★★4星


本书和本文,适合 有时间管理需要者、喜欢苏联历史者 阅读。

建议收听文末简要版音频,或借阅,或购买电子书。



2. 作者与内容

作者[苏]  格拉宁

一生中创作了很多文学作品以及传记纪实作品,曾获国家大奖。


内容

苏联动物学家柳比歇夫的传记,并简要介绍了他坚持使用了56年的时间管理方法。



3. 吐槽与感悟


评价图书,不是推销图书,必须吐槽


槽点1:为什么柳氏时间管理法没有推广开来?


最早进入我国的版本是1979年,评价还比现在高,到现在快50年了,为什么没有在各届人士中广为流传。

​为什么他的孩子、弟子也没有学习和运用他的办法?

为什么在他的祖国苏联,在全世界没有得以推广?

尽管现在他被一些小名人推荐,又开始小火,但也仅此而已。


原因我想主要有三个。


首先是,主要适用他的那种工作人员,即科研人员。

他的这种工作的自由度和主要权比较大的。

而被各种人、各种杂事推着走的办公室类的工作人员,

还有大多数体力工作者,特别是流水线上的工人,恐怕不能使用这种方法。

另外,柳氏的级别较高,所以他可以不承担必须完成的工作,不接受紧急任务,

但是,这两条,我们的周围,包括一般级别的科研人员,特别是办公室人员,没有几个人能做到。


第二个,和他一样的科研人员,其实时间利用的都不算太差,所以,不用学,

而另一方面,体力工作者既没有机会也没有心思看他的书。


第三个,也是最重要的,在于科研人员、办公室工作人员和体力工作者的区别,这些人的人生目标和动力是不一样的。

我无意贬低任何人,但不得不承认,有着强烈动机的人,基本上都成为了自己要成为的人。

科研人员的责任感、信念、目标、动力要比一般人清晰强烈,最终,社会这个大筛子,把他们筛到了一块。

实际上,书中也提到了这方面内容。



槽点2:它是传记、传记、传记,不是时间管理工具书


作者是苏联的著名作家,但千里马也有失蹄的时候,这部作品可能是他为数不多的翻车之作。


还有一个原因,这部作品在最近几年被引进的时候被贴上了时间管理的标签,

特别是有的装帧非常像成功学励志学,

但是,事实上,作者的本意应该就是一部传记。


所以呢,三个版本的评价是逐年递减,反倒是1979年出版的评价最高。


这就是我们当下的出版行业和市风。

有的时候,真的不能全怪读者不爱看书、格调低下,

读者的品位、读者的耐心、出版业的信用,都被向钱看搞坏了。

我说的对不对,看看哪些书最畅销就知道了。


真的是被广告耽误了的书。

​可惜了这本书和主人公,真的是一位值得崇敬的人。


感悟1:要先有理想,才能规划人生,而不是先规划人生,才找到理想


尽管,作者自述资质平平,但那其实是相对于其他科研人员而言,他实际上还是远比一般人聪明。

他足够聪明,聪明得足以早早定下远大理想,并有能力获得追求理想的平台。


最好的时间管理法是早早确定远大理想,规划人生。

不记得是高中还是大学的教科书上,明明白白地告诉我:


理想是人生的指南针,指引我们走出种种迷茫。

理想给我们奋斗的动力,帮助我们克服各种困难。


这些话都没有错。

许多人想成功,恰恰在于没有目标和方向,

或者是把他们放在嘴上,而不是行动中。

但是为什么道理都懂,就是做不到呢?

为什么,我们就是没有远大理想呢?



感悟2:大部分人卡在了中间


我们做不到像柳氏那样管理时间,是因为没有他那样的远大目标,没有强大而持久的动力。

在这之下,是因为我们缺乏那样的动机,而动机之下又是需求。


我们当初为了生存而奋斗,但是,现在的我们已经没有了那种必须要做点什么的强烈愿望,尽管我们一点也不缺少焦虑。


点击本句蓝色文字,打开【需求的层次理论】

我们卡在了第二层需求。


我们缺乏最基本的生存和安全的压力,或者说我们已经摆脱了生存的逼迫,生活得都还过得去,

但是,还没有生出新的强烈愿望,就是那种非要必须干点什么不可的愿望,也自认为缺少那种能力,所以,我们感觉没什么动力。


同时,我们原有的生存目标实现了,于是,就感觉不过如此而怅然若失,

我们又怕这好不容易实现的生活再次丢掉,于是我们焦虑不安。


就这样,我们像青蛙一样僵在温水里,又像被吊在半空中,上不去下不来。

所以,我们强烈地想得到承认和尊重,想找到归属感。


事情发展到这一步,人本主义心理学和政治经济学,居然意想不到又意料之中的达成了共识。

点击本句蓝色文字,打开【毛泽东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》】


点击本句蓝色文字,打开【当代各阶层分析】


人们常常以小资自居,但对同一阶层的人并不买账,

在担心跌落阶层同时,又有意无意地觊觎更高的阶层,

但是这个最高阶层的主人是不时变化的,这让小资很难作。

最后,我们像蝙蝠一样,不被任何阶层待见。



感悟3:我们希望属于某一群体,被群体尊重和爱,却忘了和舍不得为他人和群体做点什么


人们划分阶层和阵营,并不是以外表或者是财产等其他的什么外在标准来划分的,而是你到底为那个阶层和阵营能做什么?

 

我们不受待见,就是因为什么也不想干,还什么都想要。

蝙蝠不停地奔走于鸟类和走兽之间。如果走兽打胜了,蝙蝠就加入走兽的队伍中;如果鸟类打赢了,蝙蝠就又成为鸟类的同伴了。

公众号:青少英语一起学习

名家推荐世界名著:伊索寓言——​被同伴驱逐的蝙蝠

点击本句蓝色文字,打开【下方内容】


我们的脑子里只有骆驼祥子那种,小农、小资产阶级、小知识分子、小市民的个人奋斗,

我们讨厌宏大叙事,


点击本句蓝色文字,打开【下方内容】

遇到社会问题,只想着全身而退、置身事外、其身独善。

最后倒了霉,还自以为是认知有问题。


点击本句蓝色文字,打开【下方内容】


我们渴望民主和自由,但并不打算为此操什么心,也自信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就可以过的很好。

所以,我们不想被束缚,在归属感和所谓的自由之间,我们选择了后者,

但是,又因为没有归属感,耿耿于怀。


看看对真正的民主的解释,居然有共同体的内容。

在杜威看来,民主不只是一种政府形式,他认为民主根本的特定是它是一种生活形式,确切地说,是“共同体生活本身的观念”。
在他的中国演讲中,他把民主叫“交往的生活”。
“自由和公开的交往,无私地追求和交互关系,促进相互利益的那种交往,是交往生活的本质因素。”
他告诉我们,真正的民主是“一个有个人发展机会,有自由交流感情、认知和思想的机会的社会。
这种社会的基础是社会的每个成员自由参与设定它的目标和目的,每个人为这些目标的实现充分和自愿作出贡献”。

公众号:品茗谈史

100年前杜威在中国的告诫,该听进去的人至今也没听进去

点击本句蓝色文字,打开【杜威的观点】


看看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,讲的居然不只是个体,而是共同体。

幸福是全人类的目标。
更重要的是,通往幸福的道路在于拥有共同体感觉的勇气。

公众号:笔记侠

如何拥有幸福的人生?

点击本句蓝色文字,打开【下方内容】


点击本句蓝色文字,打开【下方内容】

点击本句蓝色文字,打开【下方内容】

在这里,个体心理学又与政治经济学,不期而遇了。

人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解放,人的发展程度与人类的解放程度直接相关。
虽然人的发展与人类的解放相互依存、不可分割,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,人类解放的程度对于人的发展程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。

公众号:生命物理学会

047马克思主义哲学|人的发展与人类解放

点击本句蓝色文字,打开【马克思的观点】


我们有一半的痛苦,是我们太关注我们自己了。

我们甚至因为畏惧痛苦而选择不婚不育,这是整个生物史上很少见的行为,

我们用了亿万年进化到现在,难道是为了断子绝孙???

依此逻辑,都断子绝孙了,还要什么远大理想,还学什么时间管理?


相信他人,相信会从团体里获得勇气,

从自我的小圈子里走出来,只有那样我们才会幸福。



夜深了,晚安



附1. 参考信息

点击本句蓝色文字,打开【思维导图】


点击本句蓝色文字,打开【笔记】


点击本句蓝色文字,打开【笔记2】


点击本句蓝色文字,打开【26分钟音频】


点击本句蓝色文字,下载【电子书】


附2. 解读与评论




附3. 延伸与扩展


点击本句蓝色文字,打开【延伸】(内含原理篇)

点击本句蓝色文字,打开【延伸2】

点击本句蓝色文字,打开【扩展】

点击本句蓝色文字,打开【扩展2】
修改于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内向者曰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